ID 造型機構

ID 造型機構, 又分為造型與機構兩部份.  一般使用者看到的是造型, 而內部元件之空間配置則屬機構部份.   坦白說, ID部份, 台灣相當弱, 不過這似乎也蠻正常, 想想台灣過去20幾年的電子電腦產業, 大部分產值來自於代工,  大部規格來自歐美客戶, ID好不好不是關鍵, 代工成本低, 價格報價低才是老闆們的心中唯一目標.   許多老闆寧願去賺那代工3%的利潤, 也不願去賺哪30%的品牌與創新利潤.  這正是台灣產業主流價值與歐美大廠主流價值之不同.

說了一大堆廢話, 回到主題. 目前產品發展到此, ID 已由純粹硬體造型, 擴展到軟體app之桌面造型.  硬體機構造型與硬體工程師,機構設計師,  id 設計師有關, 而app桌面造型(要說操作系統之人機介面也可) 則屬於軟體工程師與美工造型設計師的範疇.  

換言之, 不論軟硬體工程師, 都必須具備一定程度造型美工的品鑑能力, 才能推出有質量的產品
49歐姆